发表时间:(2015-01-27 14:12:01) 点击量:761
发表时间:(2015-01-27 14:12:01) 点击量:761
中国科学家的科研成果越来越多,但它们很多却诞生在外国的仪器设备上。今天,北京大学校长助理、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副主任、全国政协委员朱星向其他委员宣读了一组数字:中国每年上万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中,60%用于进口设备,其中关键部分属于高新、高价值仪器。一些领域的高端仪器100%依赖进口。每年进口仪器总额几十亿美元,并以每年约30%的速度增加。一些涉及国家安全的核心仪器,如超高频、超高精度、超高分辨率的仪器,则被禁运。
他引用了科技部前副部长刘燕华的一句话:“中国购买科研仪器的热潮不知救活了多少外国公司!”由于科研仪器对外依存度过高,中国的科学研究存在严重的“空芯化”现象。朱星委员主持的一项调研,成为有力的注解。
去年,北京大学、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和国家科学图书馆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专项课题支持下,对国内科学仪器研发现状做了系统调研。长达100多页的调研报告表明这样一个结果:目前我国的科学仪器研究和制造,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不是缩小了,而是逐步拉大,对国外仪器依赖度逐年增高。
“现代科技的重大突破越来越依赖于先进的科学仪器。掌握了最先进的科学仪器研发技术,就掌握了科技发展的主动权。”朱星说。
但是“过去的20年,我国在关键先进仪器的创新方面,逐步丧失了国际竞争力,在大部分重大先进装备领域的竞争中更处于劣势,在关键科学仪器装备方面严重依赖国外技术。中国大量宝贵科研经费用于购买国外昂贵的科学仪器,丧失了自主研发创新性仪器的基础条件。”
调查发现,国内科学仪器设备研发项目主要由各研究机构和大学承担,企业承担的比例较低,产学研合作研发项目的比例更低,而且呈现下降趋势。与此同时,整个行业也没形成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有效机制,企业难以真正成为创新的主体。企业缺乏研究实力,只能跟踪外国技术,缺乏市场竞争力。
报告显示,在“九五”和“十五”时期,科技攻关计划、“863”计划共安排科学仪器设备研发课题116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也在1998年设立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总资助金额1.44亿。政府的科学仪器研发资金投入总量少、强度低、不连续,难于形成长期积累,不易产生重大科技成果。
据朱星委员分析,造成我国关键创新科学仪器研发严重落后主要有四个原因。
首先,目前的科技评估体系侧重更加快速跟踪国际发展前沿,而潜心于长期、系统仪器研发人员的贡献在科技论文、引用率和获得奖项方面没有得到充分认可。在很多单位,原有的仪器研发人员、配套的辅助人员和高级技工队伍已经不复存在,潜心从事长期仪器研发的氛围得不到支持。其次,学术界出现的各种不端行为,以及这些不端行为不能及时发现和受到制约,造成从青年学生到学有所成的学者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倾向,少有人愿意坐冷板凳去从事显示度低的工作。第三,国家对科研经费资助的快速增长,使得研究人员有更多的经费购置以前不可想象的昂贵科研仪器,客观上影响了研究人员从事仪器研发的积极性。
最后,我国学者参与国际大型研究装置合作项目的机会增加,而且部分项目成为国际联合项目的关键部件。但这种国际项目是一把双刃剑:锻炼了国内的仪器研发队伍,提升了中国学者的学术地位,同时也养成了对于国际大型装置项目的依赖性,对于培养和发展自主知识产权仪器产生不利影响。
朱星委员建议,为了提高自主研发科学仪器的能力,应在不同部门设立不同层次的仪器研发专项经费,并且完善科技评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