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台湾塑化剂风波愈演愈烈,卫生部紧急将塑化剂列入黑名单。为保障广大民众的食品安全及身体健康,卫生部公布了第六批《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17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列入其中。这表明塑化剂已成国家监管部门的管控重点。
|
管控物质
☆ 台湾管控法规
2011 年5 月28 日,台湾卫生署食品药物管理局发布署授食字第1001301729号公告,对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塑化剂管控项目有六种。
☆ GB/T 21911-2008《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
GB/T 21911-2008《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对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管控有16 种。
☆ 卫生部第六批《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
2011年6月1日,卫生部公布了第六批《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17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列入其中。与GB/T21911-2008《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相比,多了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
检测范围
☆ 饮料、果汁
☆ 果酱、果浆、果冻
☆ 保健食品
☆ 方便面和方便米粉
☆ 面点食品
☆ 食品接触材料/食品包装材料
事件回放
2011年5月24日,台湾地区有关方面向国家质检总局通报,发现台湾某公司制售的食品添加剂“起云剂”含有化学成分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该“起云剂”已用于部分饮料等产品的生产加工。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是一种普遍用于塑胶材料的塑化剂,在台湾被确认为第四类毒性化学物质,为非食用物质,不得用于食品生产加工。但因起云剂配方中的棕榈油价格昂贵,售价为塑化剂的五倍,某些生产企业遂以便宜却有毒性的塑化剂取代,加入“起云剂”。随即,除饮料外,珍珠奶茶原料、钙片、乳酸菌咀嚼片、儿童糖浆等多类食品及药品中均被发现含有此类违禁物质。起云剂检测成为食品企业及广大民众的热议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