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真不是您需要的服务?
能源管理体系就是从体系的全过程出发,遵循系统管理原理,通过实施一套完整的标准、规范,在组织内建立起一个完整有效的、形成文件的能源管理体系,注重建立和实施过程的控制,使组织的活动、过程及其要素不断优化,通过例行节能监测、能源审计、能效对标、内部审核、组织能耗计量与测试、组织能量平衡统计、管理评审、自我评价、节能技改、节能考核等措施,不断提高能源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有效性,实现能源管理方针和承诺并达到预期的能源消耗或使用目标。
1、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好处:
* 树立良好的社会责任形象,为节能减排做出贡献;
* 有助于能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降低生产(服务)经营成本,有利于经济效益的增长,在能源资源价格不断上涨时保持竞争力;
* 有利于满足市场、用户和各相关方的要求,有利于减少信贷和保险机构的风险,有利于吸引投资,有利于产品销售和市场开拓;
* 有利于完成国家对下达的节能指标;
* 有利于获得国家各类奖励及财税政策支持,如国家对节约每吨标准煤给予组织200-250元的政策补贴,条件是组织必须拥有完善的能源管理体系制度;
* 有利于为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做准备,培养能源管理方面的人才,为能源管理提供有效保障。
* 有助于克服技术性贸易堡垒,甚至可以与国外相互认可,得到外商的青睐,扩大国际营销渠道。
* 有利于建立节能减排的理念,树立持续改进的信心,逐步形成节能减排的自律机制。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有下列需求的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组织:
* 建立、实施、保持并改进能源管理体系,以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 使自己确信能符合所声明的能源方针;
* 通过下列方式证实符合本标准:
* 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声明;
* 寻求组织的相关方(如顾客)对其符合性的确认;
* 寻求外部组织对其自我声明的确认;
* 寻求外部组织对其能源管理体系进行认证。
3、申请认证的条件:
* 申请人应具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如申请人为一法人实体的一部分,应有证据表明申请人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具备相应的行政许可证书(适用时)。
* 申请人生产的产品范围应符合普通机械行业特点[1]或属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中的:34.金属制品业;35.通用设备制造业; 3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3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40.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41.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等类别的行业制造。
* 申请人已经按GB/T23331-2009标准建立了文件化的能源管理体系并运行6个月以上;且已实施覆盖所有程序的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
* 申请人应当具备能源管理所必需的资金投入,并确保配备符合要求的能源监控与计量器具;由申请人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予以保证。
* 申请人应当设置能源管理组织机构或者配备专职能源管理人员;
* 申请人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工艺、设备设施。
申请人在能源管理体系建立前后的生产综合能耗、产值综合能耗,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均应有所减低,或保持行业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