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

上海钧测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检测认证人脉交流通讯录
  • 无锡加固改造检测一条龙服务

  • 这真不是您需要的服务?

     直接提问 | 回首页搜

  • 对应法规:无锡房屋检测中心
    CNAS认可项目:是
  • 无锡房屋检测中心

    外加预应力加固法:

    外加预应力加固法是通过对钢筋混凝土梁、板、柱或桁架构件反向应力应变方向施加应力荷载,以抵消或降低构件内部由已承担荷载产生的应力应变,增强构件承载能力的一种加固方法。本加固方法适用于原构件截面偏小或需要增加其使用荷载;处于高应力、应变状态,且难以直接卸除其结构上的荷载或需要改善其使用性能的梁、板、柱或桁架等构件的加固;
       1. 设计依据
       1.《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GB50367-200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2.《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98》;
       3. 原结构竣工图或施工图及施工资料、必需的检测报告或新增荷载资料。
       2. 设计要求
       采用外加预应力加固混凝土结构时,应根据被加固构件的受力性质、构造特点和现场条件,选择适合的预应力方法:
       (1)对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不足的梁、板构件,可采用预应力水平拉杆进行加固;正截面和斜截面均需加固的梁式构件,可采用下撑式预应力拉杆进行加固;若工程需要,且构造条件许可,也可同时采用水平拉杆和下撑式拉杆。
       (2)对受压承载力不足的轴心受压柱、小偏心受压柱以及弯矩变号的大偏心受压柱,可采用双侧预应力拉杆进行加固;若弯矩不变号,可采用单侧预应力拉杆进行加固;
       (3)对桁架中承载力不足的轴心和偏心受拉构件,可采用预应力拉杆进行加固; 对受拉钢筋配置不足的大偏心受压柱,也可以采用预应力拉杆进行加固;
       3. 工程实例
       a. 某小区某幢柱外加预应力加固

      
       4. 注意事项 
       (1)采用预应力拉杆进行加固时,其构造设计应考虑施工采用的张拉方法。 当采用机张法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及《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规定进行设计;当采用横向张拉法时,应满足下列规定: 
       a 采用预应力水平拉杆或下撑式拉杆加固梁,且加固的张拉力在150KN以下时,可用两根直径为12~30mm的HPB235级钢筋;若加固的预应力较大,应用HRB335级筋。当加固梁的截面高度大于600mm时,应用型钢拉杆。 
       b 采用预应力拉杆加固桁架时,可用HRB335钢筋、HRB400钢筋、精轧螺纹钢筋、碳素钢丝或钢绞线等高强度钢材。预应力水平拉杆或预应力下撑式拉杆中部的水平段距被加固梁或桁架下缘的净空宜为30~80mm。 
       c 预应力下撑式拉杆的斜段宜紧贴在被加固梁的梁肋两旁;在被加固梁下应设厚度不大于10mm的钢垫板,其宽度宜与被加固梁宽相等,其梁跨度方向的长度不应小于板厚的5倍;钢垫板下应设直径不小于20mm的钢筋棒,其长度不应小于被加固梁宽加2倍拉杆直径再加40mm;钢垫板宜用结构胶固定位置,钢筋棒可用点焊固定位置。 
       d 预应力拉杆端部的锚固构造: 
       ( a). 被加固构件端部有传力预埋件可利用时,可将预应力拉杆与传力预埋件焊接,通 
       过焊缝传力。 
       ( b). 当无传力预埋件时,宜焊制专门的钢套,套在混凝土构件上与拉杆焊接。钢套箍 
       可用型钢焊成,也可用钢板加焊加劲助。钢套箍与混凝土构件间的空隙,应用细石混凝土填塞。钢套箍对构件混凝土的局部受压承载力应经验算合格。 
       e 横向张拉应采用工具式拉紧螺杆。拉紧螺杆的直径应按张拉力的大小计算确定,但不应小于16mm,其螺帽的高度不得小于螺杆直径的1.5倍。 
       (2) 采用预应力撑杆进行加固时,其构造设计应遵守下列规定: 
       a. 预应力撑杆用的角钢,其截面不应小于50mm×50mm×5mm ;压杆肢的两根角钢用缀板连接形成槽形的截面;也可用单根槽钢作压杆肢。板的厚度不得小于6mm,宽度不得小于80mm,其长度应按角钢与被加固柱之间的空隙大小确定。相邻缀板间的距离应保证单个角钢的长细比不大于40。 
       b. 压杆肢末端的传力构造,应采用焊在压杆肢上的顶板与承压角钢顶紧,通过抵承传力。承压角钢嵌入被加固柱的柱身混凝土或柱头混凝土内不应少于25mm。传力顶板宜用厚度不小于16mm的钢板,其与角钢肢焊接的板面及与承压角钢抵承的面均应刨平。承压角钢截面不得小于100mm×75mm×12mm。 
       c. 当预应力撑杆采用螺栓横向拉紧的施工方法时,双侧加固的撑杆,其两个压杆肢的中部应向外弯折,并应在弯折处采用工具式拉紧螺杆建立预应力并复位。单侧加固的撑杆只有一个压杆肢,仍应在中点处弯折,并应采用工具式拉紧螺杆进行横向张拉与复位。 
       d. 压杆肢的弯折与复位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 弯折压杆肢前,应在角钢的侧立肢上切出三角形缺口。缺口背面,应补焊钢板加强。 
      ② 弯折压杆肢的复位应采用工具式拉紧螺杆,其直径应按张拉力的大小计算确定,但不应小于16mm,其螺帽高度不应小于螺杆直径的1.5倍。

    增大截面加固法

    增大截面法是采用与原构件同种材料(钢筋混凝土)来增大原混凝土结构构件截面面积,达到提高承载力的一种加固方法。由于它具有工艺简单、施工经验丰富、受力可靠、加固费用经济等优点,很容易为人们所接受;但它的固有缺点,如湿作业工作量大、养护期长、占用建筑空间较多等,也使得其应用受到限制。本方法适用于钢筋混凝土受弯、受压构件的加固。采用本方法加固时,被加固构件按现场检测结果确定的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0,否则应采用置换混凝土法进行加固。
       1.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GB50367-200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2.《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98》;
       3. 原结构竣工图或施工图及施工资料、必需的检测报告或新增荷载资料。
       2. 施工步骤
       基层混凝土凿毛→种植(焊接)钢筋连接→支设构件模板→隐蔽工程检查→浇水湿润→新老砼结合面涂刷界面剂→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养护→拆模→外粉刷保护。
       3. 工程实例
       a. 建筑功能改变

     


       b. 某广场柱截面加大

     


      

     


      4. 注意事项
       (1) 加固前,应对原构件混凝土存在的缺陷清理至密实部位,被包混凝土梁、柱棱角应打掉,除去浮渣、尘土并冲洗干净。浇筑前应刷界面剂处理;
       (2) 对原有和新设受力钢筋应进行除锈处理;在与原受力钢筋施焊前应采取卸荷或支顶措施,并应逐根分区分段分层进行焊接;
       (3) 梁的新增纵向受力钢筋,其两端应可靠锚固;柱的新增纵向受力钢筋的下端应伸入基础并应满足锚固要求;上端应穿过楼板与上层柱脚连接或在屋面板处封顶锚固;
       (4) 模板搭设、钢筋安置以及新混凝土的浇注和养护,应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要求;
       (5) 新增混凝土层的最小厚度,板不应小于40mm;梁、柱采用人工浇筑时,不应小于60mm,采用喷射混凝土施工时,不应小于50mm;
       (6) 加固用的钢筋,应采用热轧钢筋。板的受力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梁的受力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柱的受力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4mm;
       (7) 新增受力钢筋与原受力钢筋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0mm,并应采用短筋或箍筋与原钢筋焊接。当受构造条件限制必须采用植筋方式埋设U形箍时,应采用锚固专用胶种植;不得采用自行配制的环氧树脂砂浆或其他水泥砂浆;
       (8) 加固混凝土用的石子宜用坚硬耐久的卵石或碎石,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0mm。

    粘贴碳纤维加固法

    碳纤维是以纤维为增强材料、合成树脂为基料复合而成的一种加固工程材料,加固构件受力时各种材料能够形成新的统一体而协同工作,既可充分利用表层纤维的高强特征,又可充分利用原混凝土结构的刚度和强度。对于钢筋混凝土梁、板、柱、壳结构,表面粘贴加固后,结构承载能力较原结构有较大幅度提高(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提高的幅度不应超过40%)。
    本方法适用于钢筋混凝土受弯、受拉、轴心受压、大偏心受压构件的加固;本方法不适用于素混凝土构件,包括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低于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规定的最小配筋率的构件加固。不推荐用于小偏心受压构件的加固。被加固构件其现场实测砼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15,且砼表面的正拉粘结强度不得低于1.5Mpa。
       一、. 设计依据
       1.《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GB50367-200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2.《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98》;
       3. 原结构竣工图或施工图及施工资料、必需的检测报告或新增荷载资料。
       二、 施工步骤
       基层处理→用整平胶料找平→卸载(活载)→粘结剂的配置→涂刷底层树脂→涂刷粘结树脂→粘贴碳纤维布→粘结剂固化→(卸支撑检验) →表面防护 (钢丝网外粉刷保护)。
       三、工程实例
       a. 某项目框架梁加固
      

     



    b.  某框架梁加固  


        

     


    c. 上海某饭店局部梁加固
        

     


    4. 注意事项 
       (1) 粘贴施工前应凿除松散、表面已碳化的混凝土,粘贴面不平处采用高标号改性砂浆修补平整,并应在找平材料完全干燥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混凝土表面应清理干净并保持干燥; 
       (2) 多层粘贴时(对预成型板,不宜超过2层,对湿法铺层的纤维布不宜超过4层),应在最后一层碳纤维布的表面均匀涂抹浸渍树脂; 
       (3) 施工安全和注意事项: 
       a、碳纤维片材为导电材料,施工碳纤维片材时应远离电气设备和电源,或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 
       b、施工过程中应避免碳纤维片材弯折; 
       c、碳纤维片材配套树脂的原料应密封储存,远离火源,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d、树脂的配制和使用场所应保持通风良好; 
       e、现场施工人员应采取相应的劳动保护措施; 
       f、工作场所应配备必要的灭火器以备救护; 
       (4) 碳纤维粘贴位置偏差不应大于10mm,总有效粘贴面积不应低于95%; 
       (5) 碳纤维布沿受力方向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00mm。当采用多条或多层碳纤维布加固时,各条或各层碳纤维布的搭接位置应相互错开200mm以上; 
       (6) 碳纤维加固混凝土构件时,如遇构件直角部位应将其打磨成圆角(其中: 梁 r≥20mm,柱r≥25mm); 
       (7) 为保证加固构件的耐久性,所有粘贴碳纤维加固的构件表面应采用M15抗裂砂浆粉刷,厚度不小于25mm;当被加固构件有防火要求时,应按《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16规定执行。一般做法是采用厚度不小于30mm,直径为1.5-2mm钢丝网水泥砂浆粉刷。 
       (8) 用粘贴碳纤维加固法加固的构件及相应部位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几点: 
       a、不得撕扯粘贴面,不得用锐器重击粘贴表面; 
       b、严禁在加固部位打孔、开设洞口,不得对结构进行破坏性扰动;

           c、严禁在粘贴部位施焊或高温作业,以免胶层碳化而失效。 
       (9) 采用纤维复合材加固时,应采取措施卸除或大部分卸除作用在结构上的活荷载。 
       (10)采用本方法加固的混凝土构件,其长期使用的环境温度不应高于60oC;处于特殊环境(如高温、高湿、介质侵蚀、放射等)的混凝土结构采用本方法加固时,除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外,尚应采用耐环境因素作用的胶粘剂,并按专门的工艺要求进行粘贴。

     粘钢加固法

    粘钢加固技术,是采用具有良好性能的建筑结构胶,把钢板与混凝土牢固地粘结,并能有效地传递应力形成整体来联合工作,从而提高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承载能力和构件刚度(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提高幅度不应超过40%)。
       本方法适用于钢筋混凝土受弯、受拉、大偏心受压构件的加固;本方法不适用于素混凝土构件,包括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低于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规定的最小配筋率的构件加固。被加固构件其现场实测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15,且混凝土表面的正拉粘结强度不得低于1.5Mpa。
       一、 设计依据
       1.《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GB50367-200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2.《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98》;
       3. 原结构竣工图或施工图及施工资料、必需的检测报告或新增荷载资料。
       二、 施工步骤
       基层混凝土及钢板打磨处理→卸载(活载) →粘结剂的配置→涂刷粘结剂→固定并加压钢板→粘结剂固化→ (卸支撑检验) →表面防护(钢丝网外粉刷保护)。
       三、工程实例
       a. 无锡某酒店改建框架梁加固

     


       b. 某厂房屋面梁加固

     

     


       c. 某小区F城二期梁加固

     


       4. 注意事项
       (1) 粘贴施工前应凿除松散、碳化混凝土直至完全露出新面,粘贴面不平处采用M15高 标号改性砂浆修补平整,并待完全干燥;原混凝土表面采用机械打磨到结构层,清理干净后再用丙酮擦拭干净。
       (2) 钢板粘接面,须进行除锈和粗糙处理。如钢板未生锈或轻微锈蚀,可用喷砂、砂布或平砂轮打磨,直至出现光泽。打磨粗糙度越大越好,打磨纹路应与钢板受力方向垂直,其后用脱脂棉沾丙酮擦试干净。
       (3) 粘结剂应用抹刀同时涂抹在已处理好的砼和钢板表面,厚度1~3mm,中间厚边缘薄;
       (4) 钢板粘贴好后立即用夹具夹紧或用支撑固定,并适当加压。粘结剂在常温下固化;环境温度在200 C以上时,24小时可拆除夹具或支撑,3d可受力作用。
       (5) 粘结剂施工必须遵守以下安全规定:
       a、配制粘结剂用的原料应密封贮存,远离火源,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b、树脂的配制和使用场所应保持通风良好、现场施工人员应采取相应的劳动保护措施;
       c、工作场所应配备各种必要的灭火器以备救护。
       (6) 钢板锚固区粘结面积不得少于90%,非锚固区粘结面积不得少于70%,否则应剥下重粘;
       (7) 为保证加固构件的耐久性,所有粘贴钢板加固的构件表面采用M15抗裂砂将粉刷,其厚度对梁柱25mm,对板15mm。当被加固构件有防火要求时,应按《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16规定执行,一般做法是采用厚度不小于30mm,直径为1.5-2mm钢丝网水泥砂浆粉刷。
       (8) 用粘贴钢板加固法加固的构件及相应部位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几点:
       a、不得用锐器重击粘贴表面,不得对结构进行破坏性扰动;
       b、严禁在粘贴部位施焊或高温作业,以免胶层碳化而失效。
       (9) 采用本规范规定的胶粘剂粘贴钢板加固混凝土结构时,其长期使用的环境温度不应高于60oC;处于特殊环境(如高温、高湿、介质侵蚀、放射等)的混凝土结构采用本加固方法时,除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外,尚应采用耐环境因素作用的胶粘剂,并按专门的工艺要求进行粘贴。
       (10) 粘贴钢板的加固量,对受拉区和受压区,分别不应超过3层和2层,且钢板总厚度不应大于10mm。采用手工涂胶时,单层钢板厚度不应大于5mm,采用压力注胶时,单层钢板厚度不应大于10mm。

          外粘型钢加固法
      外粘型钢(角钢或槽钢)是将型钢与原构件间采用改性环氧树脂灌注胶粘结,使两者能粘结成整体并共同受力工作的加固方法。外粘型钢加固法适用于需要大幅度提高截面承载力和抗震能力的钢筋混凝土梁、柱构件的加固。
       一、 设计依据
       1.《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GB50367-200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2.《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98》;
       3. 原结构竣工图或施工图及施工资料、必需的检测报告或新增荷载资料。
       二、施工步骤
       基层混凝土打磨处理→构件棱角磨圆→角钢与钢缀板结合面打磨→角钢与混凝土结合面清洗→角钢就位并固定→钢缀板焊接→用环氧砂浆封闭角钢边与构件面连接缝(封闭时确保其密封性)→埋设灌浆嘴→灌注环氧浆液→表面防护(钢丝网外粉刷保护)。
       三、 工程实例
       a. 某厂房柱加固

     


      

     b. 校舍梁外粘型钢加固

     

       4. 注意事项
           (1) 采用外粘型钢加固法时,应优应选用角钢;角钢的厚度不应小于5mm,角钢的边长,对梁和桁架不应小于50mm,对柱不应小于75mm。
       (2) 箍板与缀板均应在胶粘前与加固角钢焊接。箍板或缀板截面不应小于40mmx4mm,其间距不应大于20r(r为单根角钢截面的最小回转半径),且不应大于500mm,在节点区,宜采用200mm;
       (3) 外粘型钢的两端应有可靠的连接和锚固。对柱的加固,角钢下端应锚固于基础中;中间应穿过各层楼板,上端应伸至加固层的上一层楼板底或屋面板底;若相邻两层柱的尺寸不同(变截面柱) ,可将上下柱外粘型钢交汇于楼面,并利用其内外间隔嵌入厚度不小于10mm的钢板焊成水平钢框,与上下柱角钢及上柱钢箍相互焊接固定;
       (4) 外粘型钢加固梁、柱应将原构件棱角打磨成圆角(r≥7mm),胶缝厚度控制在3~5mm,局部允许有长度不大于300mm,厚度不大于8mm的胶缝,但不得出现在角钢端部600mm范围内;
       (5) 加固完成后型钢表面应抹厚度不小于25mm的高强水泥砂浆(应加钢丝网防裂)作防护层,也可采用其他具有防腐蚀和防火性能的饰面材料加以保护;
       (6) 梁、柱外粘型钢加固完成后严禁在型钢表面焊接构件,防止胶被高温烧毁。

    化学植筋加固法

    采用化学植筋法将钢筋植入混凝土结构,相当于在结构体内加上了预埋钢筋。对植筋后的钢筋进行抗拔试验表明,对不同标号的混凝土满足不同的植筋深度要求以后,可以将钢筋拔断,而钢筋不被拨出。植筋粘结材料抗腐蚀、耐老化、粘结强度远大于混凝土抗剪强度,且固化速度快,能使植入钢筋尽早承受外力作用。多用于结构改造、接建、续建时新旧混凝土间钢筋锚固和采用加大截面法加固时新增钢筋的锚固。
        植筋技术适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受力钢筋锚固;不适用于素混凝土构件,包括纵向钢筋配筋率低于最小配筋百分率规定的构件锚固。素混凝土构件及低配筋率构件的植筋应按锚栓进行设计计算。
        锚栓技术适用于普通混凝土承重结构;不适用于轻质混凝土结构及严重风化的结构(如必须使用锚栓,应先对被锚固的构件进行混凝土置换,然后再植入锚栓,才能起到承载作用。
    A.植筋技术
        植筋即钢筋混凝土后锚固技术,用植筋胶将钢筋锚固在混凝土结构中,钢筋达到如同预埋的锚固效果。
    1. 采用植筋技术时,原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下列规定:
    a.当新增构件为悬挑结构构件时,其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25;
    b.当新增构件为其他结构构件时,其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20。
       采用锚栓技术时,其混凝土强度等级:对重要构件不应低于C30;对一般构件不应低于C20。
    2. 植筋用的胶粘剂必须采用改性环氧类或改性乙烯基酯类(包括改性氨基甲酸酯)的胶粘剂。当植筋的直径大于22mm时,应采用A级胶。
    3. 采用植筋锚固的混凝土结构,其长期使用的环境温度不应高于60℃;处于特殊环境(如高温、高湿、介质腐蚀等)的混凝土结构采用植筋技术时,除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外,尚应采用耐环境因素作用的胶粘剂。
    4.承重结构植筋的锚固深度必须经设计计算确定;严禁按短期拉拔试验值或厂商技术手册的推荐值采用。
    种植钢筋工艺流程图:

     


    B.定型化学锚栓技术
        化学锚栓主要应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对新增钢制构件的连接锚固。
    1. 特点:锚固力强、非膨胀性、耐酸碱、抗老化、可在潮湿环境使用;
    2. 在考虑地震作用的结构中,严禁采用膨胀型锚栓作为承重构件的连接件;
    3. 定型化学锚栓可用于承重结构,其产品说明书标明的有效锚固深度:对承受拉力的锚栓,不得小于8.0do(do为锚栓公称直径);对承受剪力的锚栓,不得小于6.5do,当定型化学锚栓产品说明书标明的有效锚固深度大于10do时,应按植筋的设计规定核算其承载力。
    4. 锚栓防腐蚀标准应高于被固定物(钢结构)的防腐蚀标准。
    种植化学锚栓工艺流程图:

     


    1. 设计依据
    1.《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GB50367-2006》、《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98》;
    2. 相关植筋胶(粘结剂)技术资料(仅作参考);
    3. 原结构竣工图或施工图及施工资料、必须的检测报告或新增荷载资料。
    2. 工程实例
    a. 厂房改接建

     


    b. 增设钢平台夹层

     


    3. 注意事项
    (1) 植筋时,其钢筋宜先焊后种植;若有因难必须后焊,其焊点距基材混凝土表面应大于15d,且应采用以水浸渍的湿毛巾包裹植筋外露部分的根部;
    (2) 用于植筋的钢筋砼构件,其最小厚度应大于种植埋深加2D(钻孔直径);用于种植化学锚栓的钢筋混凝土构件最小厚度不应小于种植埋深的1.5倍,且不小于100mm。
    (3) 锚栓的最小边距不小于0.8hef(hef为锚固深度),临界边距不小于1.5 hef,群锚最小间距不小于hef,临界间距不小于3 hef。
    4、植筋埋深:

     


    注:
    1、制定本表依据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
    2、当植筋的直径大于22mm时,应采用A级胶。
    3、表中相关系数选定:
    植筋基本锚固深度 l s=0.2αsptd fY/ fbd
    地震区植筋锚固深度设计值 l d≥¢N¢ae l s
    混凝土劈裂影响系数 αspt=1
    植筋公称直径 d
    植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fY=300(Ⅱ级钢);360(Ⅲ级钢)
    胶粘剂粘结强度设计值 fbd见表内取值
    受拉植筋锚固深度修正系数 ¢N=¢br¢w¢T
    构件受力状态影响系数 ¢br见表内取值
    植筋间距 S1
    植筋混凝土构件最小厚度 hmin= l d+2D
    植筋边距 S2
    混凝土孔壁干湿影响系数 ¢w=1.0(干),湿混凝土时,按耐潮植筋胶说明书取值,但应取¢w≥1.1
    使用环境温度影响系数 ¢T=1.0(T≤60℃),T>60 ℃时,按耐中高植筋胶说明书取值
    地震区植筋位移延性修正系数 ¢ae(当砼强度不高于C30时,对6度区及7度区I、II类场地, 取¢ae =1.1;对7度区III、IV类场地及8度区,取¢ae =1.25。当强度砼高于C30时,取¢ae =1.0)。
    5、定型化学螺栓(喜利得或慧鱼)埋深、孔径:

     

     


  • 检测通手机版

  • 检测通官方微信

  •  检测通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