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真不是您需要的服务?
一、透水法
我国标准的混凝土渗透性试验方法属于此类,并进一步分为“抗渗标号法”、“渗透系数法”及“渗水高度法”。
1、抗渗标号法
这是我国目前采用的抗渗指标。以上口直径为175mm,下口直径为185mm,高150mm圆台形试件或上下直径与高均为150mm的圆形试件,一组6个,从试件底部施加0.2MPa水压开始试验,每隔8小时增加水压0.IMPa,以每组6个试件中4个未发现有渗水现象时的水压计算混凝土的抗渗标号。其抗渗标号按下式计算:
P=10H一l
式中:P——混凝土的抗渗标号;
H——第三个试件顶面开始有渗水时的水压(MPa)。
混凝土抗渗标号分级为P2,P4,P6,P8, P10,P12等。
抗渗标号法的优点是简便、直观,但是抗渗标号法也存在着一些不大实用和不尽合理的问题:
(l)按抗渗标号的分级来评定棍凝土的渗透性,不能确切的反映出混凝土的渗透性能,同一数量级下的渗透系数,其混凝土抗渗标号有较大的差异,特别是抗渗标号较高时,差异较大。
(2)混凝土抗渗标号不便于在水工建筑物上使用,也难以将现场的压水结果与之联系。目前,国内外对坝体混凝土渗透性的检查,仍沿用钻孔压水的方法,并据此算出坝体混凝土的渗透系数。
(3)混凝土的抗渗标号不能直接用于混凝土结构设计上的透水性计算。
(4)由于渗透还与渗透时间有关,时间越久,渗透深度与渗透量也随之增加,而抗渗标号则未能反应。
(5)由于混凝
的渗透性还与龄期有关,投入使用的混凝土建筑物使用年限越久,其抗渗标号也随之降低。
2、渗透系数法
混凝土的渗透性,可用相对渗透系数评定,可分为渗透高度法与渗水量法。 渗透高度法以10个测点处渗水高度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试件的渗水高度。然后计算6个试件的渗水高度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平均渗水高度。根据试验所的渗水高度的大小,相对比较混凝土的密实性。
渗水量法反映了混凝土的吸收的水和渗透的水,通过渗水量及时间计算渗透系数,以一组六个试件渗透系数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渗透系数的试验结果,相对渗透系数按下式计算:22q2aTHA
QKº 式中:Kq——相对渗透系数(mm/h); Q——渗水量(mm3);
A——被测试件水施压面积(mm2); H——水压力,以水柱高度表示(mm); T——恒压经过时间(h); a——混凝土吸水率(%)。
相对渗透系数比抗渗标号更合理。相对渗透系数(渗水高度法)适用于渗透性较低的混凝土,相对渗透系数(渗水量法)适用于渗透性较高的混凝土。
二、透气法
透气法测试混凝土渗透性的形式很多,现以图1.1说明透气法的试验原理。
实验前将试件烘干至恒重,试验时:(1)将气室抽空或注入气体至一定压强P1;记下时间t1;(2)当压强变为P2(自定)时读时间t2,或者当t2=t1+t(自定)读P2;(3)重复以上(1) (2)步,直至压强变化率为恒定时,以此计算混凝土的渗透系数。
该法的优点是快而方便;缺点是受干燥温度影响较大,同时干燥混凝土与实际工作状态相差较远。因为混凝土通常含水,该水包括自由水、吸附水、层间水、结晶水及结构水,他们的活性不同且与混凝土的内部结构及化学组成有关。干燥温度太低时,需干燥时间长且难以达到除尽自由水和吸附水的目的;温度太高,失去层间水以至结晶水和结构水,使混凝土破坏,试验结果失真。
三、CI-离子渗透法
将试件浸没于含Cl离子的水池中的传统氯池浸泡法属于此类。近年来,以在试件两侧形成Cl-浓度差的实验方法较为多见,试验简图如图1.2所示。Cl离子只从试件的一个表面向内部渗透。实践中应用饱和溶液,以模拟混凝土的孔溶液化学成分。 试验一定时间后,取下试件,烘干,在暴露Cl-面侧向试件内部方向顺序切取薄片,在各片上进行取样,磨细,分析等工序,确定各片上的C1离子量,从而获得原试件沿C1离子渗透方向上的离子含量梯度,以此计算渗透系数。
该法优点是与实际情况相似;缺点是所需时间太长,一般至少要几十天至几个月。对于低渗透性混凝土,所需时间更长。而且,当离子渗入深度很小时,由于可利用的切片数目太少,试验结果误差增大。同时,该法的实验过程比较复杂。